形容对子对生活的句子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形容对子对生活的句子的问题,以及和对联中几种常用对格运用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对对子常识
  2. 诗中哪两句最适合做对联,表达怎样的情怀
  3. 对联中几种常用对格运用

[One]、对对子常识

对联知识大全,内容太多,只能简要说一说: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One]、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俗称“四大讲究”:[One]、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词组结构、句读相同。(例外之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对联讲究工整,这副对联不工整,上联是“袁世凯”,对下联的“中国人民”是对不起来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达到讽刺的效果)[Two]、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不必押韵,但要平仄相拗,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Three]、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Four]、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重复字、词。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工整简练。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是“六相”,分叙如下: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官室、草木、飞禽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应平仄相反。二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中有一种形式叫“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上下联意思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的趣味性。成名于清末民初人称怪才的何淡如以广州方言俗谚“一头雾水不知宗”对唐诗名句“四面云山谁做主?”就很有特色。

3.名师总结中考语文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作文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考策略2(接18日)2。

与中外名著联姻例3。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下联:炼钢铁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分析】要注意所填内容与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关,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可以不论。示例: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例4。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分析】首先要分析上联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及事迹,然后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或其他名著中的人物,联系原著中的相关内容拟写,填宽对即可。

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3。

与插图画面搭配例5。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_____的事情。

【分析】只要抓住上联的“三顾”和下联的“两朝”、“老臣”即可,答案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辅佐刘氏父子两代”。例6。

初春某天,本市某校某班同学在郊外搞语文实践活动,下午回家路上,主持人抛出最后一项活动:即景对对子。在山路上,B组王怡然发现了走在前面的本班“诗坛才子”丘比比留下的上联——“近水碧苔三四点”及请B组同学对下联的要求。

王怡然环顾四野后,提笔欣然作答。细看风景草图(注水池、碧苔、柳树、飞鸟、远山、夕阳、山路等景物),想必你一下就猜出了王怡然对的下联,是吧!王怡然对的下联是:__________【分析】难度较大,答题时首先要仔细观察风景草图,注意发现其中的水池、碧苔、柳树、飞鸟、远山、夕阳、山路等景物,领悟画的意境,然后对照上联拟写下联。

此题从三个层次评分:①基本能工对,意境较美,如“叶下黄鹂一两声、远山夕阳一抹红”,可得5分;②能粗对,有一定意境可得4分;能粗对基本无意境,如“柳边飞鸟一两只”,可得3分;③其余酌情给分。4。

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A。

两袖清风存正气a。琴棋书画自陶情B。

竹菊梅兰可养性b。莫愁两鬓霜雪寒C。

且喜满园桃李艳c。雪压难摧涧底松D。

风吹不动天边月d。一间陋室透书香【分析】只要抓住对联的特征左右比较即可,答案是:A—d,B—a,C—b,D—c。

小试卷铺开赛场,谁是语林高手?________,________!【分析】要联系生活感悟反复揣摩。示例:大功夫崭露锋芒,我为联界颖才!大人生历练功夫,我当时代强人!大天空驾驭风云,我如世纪雄鹰!大社会架设舞台,吾为人生主角!5。

与课内知识联系例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

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分析】答案示例:①为天下先忧后乐。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______。

【分析】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示例:??山蔚然深秀;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

这种题目要在认真阅读短文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把握文章的内涵,然后联系相关语段分析解答。6。

与课外阅读结合例11。结合《祈求》一文的语境,按要求填空。

运用对偶知识,在横线上填写体现雄鹰特点的词语,使上下句形成一副对联。古朴长城踞群山,雄鹰。

【分析】答案是:凶猛、高傲、敏锐、矫健……;击长空、冲碧霄、飞(展、翔)蓝天……。

4.【从对联中我们能学到什么语文知识比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可以学到很多啊!首先可以学到对偶的知识.对联中所谓“对仗”,换一种说法就是对偶.比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就很好地运用了对偶.“风声”“雨声”“读书声”三种声音与“家事”“国事”“天下事”三种事情构成了对应,“声声”与“事事”两个叠词构成对应,“入耳”与“关心”两个动词构成对应.其次可以学到词性和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知识.上下句之间要构成对偶,就必须选取词性相同而词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比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中,.“风声”“雨声”“读书声”与“家事”“国事”“天下事”对应,名词对名词;,“声声”与“事事”对应,量词的叠词对量词的叠词;“入耳”与“关心”对应,动词对动词.它们全部属于近义的词.。

对联知识大全,内容太多,只能简要说一说: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One]、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俗称“四大讲究”:

[One]、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词组结构、句读相同。(例外之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对联讲究工整,这副对联不工整,上联是“袁世凯”,对下联的“中国人民”是对不起来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Two]、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不必押韵,但要平仄相拗,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Three]、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Four]、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重复字、词。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One]、[Three]、五不论,[Two]、[Four]、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摘自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怎样作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联的起源及称谓:对联又叫楹联,楹贴,对子.分种类不同,.,字数多寡无定数.但一般来说,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总体来讲是诗词的一种的形式的演变.传说最古的对联为五代的后蜀皇帝的孟昶在寝宫门桃符板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到了宋朝的时候才多在楹柱上刻写,春节的对联称春联,这个的来历起源是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即位后,为了粉饰太平,在除夕曾下令"公卿士庶家无论贵贱,务须加春联一副,"并且他还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送一副对联给文臣陶安"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过这次,对联风行民间.以后又普遍作为装饰以及交际庆吊之用.关于对联的专著,有清朝的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现如今新楹联不完全受对偶和平仄的限制,多反映新思想、新内容了。

对联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1春联 2婚联 3贺喜联 4寿联 5题赠联 6集句联 7趣对联

8戏台联 9名胜楹联 10口语联 11讽刺联 12格言联 13挽联 14行业联 15藏迷联 16歇后联大约归纳为这些,其中的对联文雅和打油类的皆在里面,我将下面一一解释.

[Two]、诗中哪两句最适合做对联,表达怎样的情怀

〖One〗、下面是一副励志联,上联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请选取最合适的下联()

A、望梅止渴,何苦煎熬自己 B、守株待兔,还是丰衣足食

C、走马观花,胜若行云流水 D、隔岸观火,莫若前与帮忙

解析:A。在对仗方面,四个选项均较工整,A项略显有诗意,境界高远。因此,可以考虑与上联意思的联系,在意境等方面进行区别。由此可知,除了加强对对联知识的积累外,还须知加强对生活的感悟。

〖Two〗、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取最合适的下联()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解析:C。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B项犯了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Three〗、以“近月江楼听水韵”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写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临水楼台听涛声 B、逢春枯木又发芽

C、临风野陌醉花香 D、临日山崖观海潮

解析:C。C项属于工对,野是田野,陌是小路。与“江楼”对得上。A项犯重字,B项“又”与“听”字词性对不上;D项“日”与“月”都是仄声,而且“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重复了。

〖Four〗、为上联“莺啼柳影琴声戚”选取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蝶恋花丛舞步欢 B、蜂鸣花间叫声欢

C、燕舞杨枝倩影赞 D、虎鸣山澜发雄姿

解析:A。这属于反对型对联,情景相反,但又和谐统一。相比较之,A项最符合。B项平仄不对,C项赞是动词,戚是形容词。D项平仄以及词组“发雄姿”不对。

〖Five〗、为上联“梅花无意分春色”选取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白雪怎能掩傲骨 B、流水有心歌秋声

C、柳絮含情传风情 D、明月有心照客愁

解析:D。A项还以梅花为内容,就是“合掌对”了。B项“秋”和“春”都是平

声。C项中有两个“情”字,而且“风”与“春”也都是平声。

〖Six〗、为上联“笔传天下事”选取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画留尘世情 B、琴抚世间愁 C、棋开胜局行 D、书读无字处

解析:B。其他三项平仄都不对。C项“先”字在词性上与“事”不对。

〖Seven〗、晚上,上旬月忽明忽暗地挂在天空,刘老师家访手,走在乡间的田梗上,诗兴大发,随口说出一联,上联是:“三分月色不嫌瘦”,最合适的下联是()

A、一片蛙声更觉闹 B、十里清风倍感静

C、一片清幽更觉闹 D、十里清风犹觉幽

解析:D。上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平仄相反。因此备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觉”

字是古入声,是仄声。学生也许知道,但根据最后一字应该选D)

〖Eight〗、为上联“心思淡处如山静”选取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感情好时似水深 B、情意浓时似水深

C、感情浓时似水动 D、情意浓时似水动

解析:B。A和C项“情”与“思”平仄不对,C与D项“动”是仄声。

〖Nine〗、请为一位曾饱经磨难的成功老者补写下联,上联是“经多风雨已无痛”,选取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历尽苦难犹有甜 B、历尽沧桑却还伤

C、历尽霜雪犹有香 D、尝遍苦难心已伤

解析:C。首先可以排除D项的对仗有错,“已无痛”难对“心已伤”。A、B项对

仗工整,但缺少“雅”,而且“难”是仄声,而上联“雨”也是仄声。另外,上下联的意义一定要有变化,或相关相承,或相辅相成,或相为因依,或互为表里。D项意义不合语境。

〖Ten〗、以“吟诗”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上联:“笔端山水淬成句”,下联: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A、眼中风雨化作诗 B、袖下沧桑演为史

C、管中声律唱作曲 D、梦里风烟熔作诗

解析:D。“淬”对“熔”,绝妙之对,而且对仗又工整,平仄相对。其它三项逊

色多了。A、B、C三项明显平仄有不对的地方。

1〖One〗、某一名山胜地,石壁上一对联折射岁月之匆匆,“孤峰立做苍颜叟”是上联,依稀可辨,下联已模糊不清,下面补上的几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A、双溪卧成诱人女 B、明月吟醒瘦老樵

C、碧水流成翠色姑 D、落日归来老苏仙

解析:C。A项“双溪”与上联“孤峰”都是平声,“女”是仄声;B项“醒”和

“做”也都是仄声;B项“瘦老樵”和D项“老苏仙”都与“苍颜叟”有重合之意。

1〖Two〗、一私塾先生在学生的习作后写下一对联提出要求。上联是“囊中诗句少风月。。”为之选取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笔下文章多患忧 B、杯里酒水缺春秋

C、笔下文章有才华 D、文中豪情冲云霄

解析:A。B项内容不符,且B项“水”是仄声,与上联“句”不合;C项“有”

与上联“少”都是仄声。D项“中”字与上联重了。

1〖Three〗、为上联“月下孤舟一叶远”选取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树上秋蝉一只闹 B、乡间弃妇盼夫归

C、诗中意境十分新 D、山下柳树几枝新

解析:C。A项和D项出现重字,且A项平仄相同。B项意境平淡,结构不对。

1〖Four〗、逍遥山位于京畿道东豆川市逍遥洞,虽然规模小但山势奇特,云蒸霞蔚。一网友游历逍遥山后欣然作联。上联是:“逍遥去雾绕”,请你为其找出下联()

A、幽泉水横树 B、幽涧水烟横 C、仙侠人游迷 D、仙侠游人迷解析:B。“横”对“绕”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极富想象空间,经典之对。A项“泉”仄声,最后一字是名词;C项除平仄有问题外,“人游”与“云雾”词性不对结构上也不相同;D项“游人”是偏正结构,而“云雾”是并列结构。

1〖Five〗、一茶社高价征联一对,入围上联是:“华灯初上钩如月”,请你为其选定下联()

A、小院新敷雪若诗 B、茶社常开客似云

C、小院新敷雪若梅 D、茶社常开云似客

解析:B。D项明显不合,B项没有A、C意境深远,但比较合乎对联所要求的情境,虽平淡无奇,但恭维之意,非常得体,老板当然会喜欢。

1〖Six〗、有一书生有一下联,想了好多年都没找到合适的上联。一天傍晚偶见一渔翁垂钓江边,灵感大发,上联顺手拈来,知道他的上联是什么吗?上联:,下联:落笔意连四海春()

A、收竿肩挂一壶月 B、下竿钩触一江天

C、垂钓江沉一轮月 D、收竿钓起数条鱼

解析:A。B项意境较深,但“触”与“连”都是平声。C项“钓”与“沉”和上联相对应的字平仄一样,不合格律。D项“钓起”与“意连”结构不同,一是动补,一是主谓,意思也大直白。

1〖Seven〗、为上联“抚琴弹落西江月”选取下联,最适合的下联是()

A、把酒醉归东山云 B、横笛吹升东方红

C、临水吹开白雪天 D、击剑振飞金凤钩

解析:D。上联是双关联,西江月即是景物,又是词牌。A、B两项意思皆可,而且“东方红”是歌名,但“山”与“红”字与“江”都是平声。C项格律合,意思不明。D项与之语意相连,平淡清新,对仗工稳,“金凤钩”也是词牌名,如果学生不了解,可以从格律和意思角度综合判断。

1〖Eight〗、为“一管寒音撕碎夜”选取下联,最适合的下联是()

A、两行秋雁赋新诗 B、数杯淡酒切断月

C、两行秋雁赋成诗 D、数杯淡酒唤醒月

解析:C。上联中“碎”补充说明“撕”的程度,充当补语,这样可以排除A项,A项“新”是“诗”的定语。C项与B项、D项相比,在语意上略显强一些,而且B、D两项第六字都是仄声,不合格律。

1〖Nine〗、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取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0、(2007浙江卷)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B)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载培桃李满三千株。

2〖One〗、面的对联,内容不符合高考考场情景的一联是( C)

A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唯斯多才俊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今择栋梁 B盛世重英才问谁可展卷挥毫抒壮志岭南多俊彦看我能扬鞭策马上征程 C夫子儒雅授业解惑教诲无涯倾厚爱后生聪敏焚膏继晷书山有路攀高峰 D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期获益一卷推开神驰畅笔科科游刃庆有余

2〖Two〗、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其下联是( C)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Three]、对联中几种常用对格运用

  《联律通则》中所列举的传统属对格式,主要是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相对于基本规则而言,传统对格则是属于更为高级、繁杂的范畴,许多内容涉及楹联修辞学。在掌握了基本规则之后,再学会传统对格,楹联创作、赏析就可以渐渐进入佳境了。

  “叠语”,是指同样词语,在句际间(包括单句联上下联,以及多句联分句之间)重复使用、两两对举的修辞法。由于楹联的对仗中严格禁止不规则的同字相对,故上下联之间只存在如“之”、“其”、“而”等虚字在极少数情况下的同位相对;应用较多的情况是在句内自对中,含重字自对的情况均为叠语对。使用叠语修辞法,把重要的词语及其所表述的重要的事物或观念,一再反复出现,可以取得表达或呼应的效果,更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富有联语的节奏美。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

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喻长霖)

上联:有汉一人:指三国蜀汉大将关羽。有宋一人:指南宋抗金元帅岳飞。清风:清正的风节。喻品德高尚之士。关岳:一语双关,既指关隘、山岳,亦喻指关羽和岳飞。并--共存。上联把关羽、岳飞并列,突出他俩的忠心耿耿、义薄云天的品格。

下联:绝代:空前绝后、冠出当代之意。毅魄:坚定的精神。

下联指出杀害奇才岳飞是桩奇冤,岳飞如太阳星星一样会高悬晴空。

上联两个“有”字,下联两个“奇”字,称首叠;只叠一个字,称一叠。

“一人”两字、下联“绝代”两字重复,称尾叠;叠了两个字,称二叠。

   嵌字联是指将几个特定的字(如人名﹑地名等)依次嵌在上下联中相同的位置上,能发生意变,能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嵌字组句时必须符合上下联句式相同、字数相等、音律和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或相对等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嵌好字的作品,在形式上必须是一副完整的对联。

题浙江杭州曲园联:   

曲径通幽处,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颔联。

这首诗描写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园林无俗情:园林雅致,俗情--世俗的情感,指那些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无俗情:没有那些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这副对联嵌的是“曲园”二字。

“嵌字”,是指将人名、地名、干支、事物等,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某些位置上去,进而构成一个新词,使之产生新的语义或情趣。不同于诗钟嵌字是将两个意思不相干的字(一仄一平)分别嵌入上下联,位置不同称谓也不同(诗钟七唱是最典型的)。

A、字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曲园—园曲、慈善-善慈

B、嵌字位排布或首或尾相对,符合平仄(诗钟另有嵌字格)。

C、意境与所嵌名词相和谐,避免生楔硬嵌。

   是指联语中一个字衔接着一个相同的字,以增强语意的节奏感及其情趣。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叶征)

此联上联“山”字相衔,下联“地”字相衔,同时,“水抱山”“山抱水”构成了回文形式,“人传地”“地传人”也构成回文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衔字对与叠语对(有人也叫叠字对)的区别:衔字修辞法,是把两个分句紧密地缩合成一句,诵读时要在两个字之间稍作停顿,环水抱山/山抱水;不能把山山两字当成叠音词连读。面面有情的面面,心心相印的心心,是叠字,读起来,要一气呵成,不能断开。

   借对,修辞中对仗一种,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的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借对分为两种:借音、借义。

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

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

   谐音对联就是对联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字,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或两种内容、多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梨儿腹内酸。(离)——金圣叹的“临终要事”

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更加悲切,泪如泉涌。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可他从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气咽喉干、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黯然神伤。

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莲--怜”,“梨--离”

作者金圣叹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祝允明《猥谈》:陈洽八岁时父子应对。

据说陈洽八岁时,有一次和他父亲沿江散步,只见江上两只船同时开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船很快驶到摇橹的前面。陈父见状,灵感顿生,遂出一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及帆快”。仓促间,陈洽难以为对。这时,恰好远处有个牧童在吹箫(牧童一般是吹笛的吧),那萧声,曲音悠扬,动人心弦。陈洽智窍,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陈洽父亲满意地夸奖儿子道:“这小子真行!”

这副对联含了四个历史人物:橹速—鲁肃、帆快—樊哙、笛清--狄青、箫和--萧何。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大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一心腹,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是一位名垂千古、能征惯战、智勇双全、武功盖世、骁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大汉名将。封舞阳侯,谥武侯。

狄青:宋大将。多次战争中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有一个很著名的楹联故事。明朝,李贤赏识程敏政之才华,欲招为婿,于是即兴出句,以试其才智:因荷(何)而得藕(偶)?

此句既符合实际--有荷方有藕;又谐音“因何得偶”之意,可谓非常巧妙。程敏政对出下联:有杏(幸)不需梅(媒)。

此句亦运用谐音手法,含蓄地回答了李贤的问题:很幸运,无须媒人介绍,愿做女婿。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联“荷”“藕”均为草字头的字,下联“杏”“梅”均为木字旁的字。谐音同旁,令联语妙趣横生。

   在汉语中,有一种词叫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

联绵词包括『1』双声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慷慨”。『2』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如:“窈窕”。『3』非双声非叠韵的,如“妯娌、玛瑙”。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

题缅甸仰光孤屿园居联:   

轻鸥闲傲我,苍茫烟水足菰蒲。(邱菽园)

孤屿园居:在缅甸仰光。粘天: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洞庭漫汗,粘天无壁。”粘,东西互相附着连结在一起。在这里有“连天”的意思。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画本:绘画的范本。宋·陆游《舟中作》诗:“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苍茫:旷远无边。菰蒲:茭白和香蒲。这里借指孤屿园。联语描绘孤屿园的美丽景色,突现清远的画境,悠闲的心境,表现怡然自乐的感情。

联绵词不能分割、不可单用。如:白雪皑皑、歌声婉转。联绵词双声如鸳鸯、玲珑;叠韵如烂漫、缥缈;非双声叠韵如葡萄、玻璃,有的还同属一个偏旁,如逍遥、磅礴。在对联创作中,联绵词必须与联绵词相对,其词性相同尤佳,但也允许词性不同。第二选取是连绵对并列,如沧桑对风雨。

   互成对,指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相对的格式。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朱熹讲学的学堂。

上联以日月作喻,将炽热发光的太阳和洁白明亮的月亮喻为天地的两只清澈的眼睛,时刻注视人们的言行。因此,做人要坦荡,光明磊落。

下联所指的圣贤,指品德高尚的人,经书诗文则是圣哲先贤智慧的结晶。联语劝导人们只有善读万卷诗书,才能领悟圣贤之心,净化人们的心灵,达到圣贤所期望的境界。

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读书致圣。天==地诗==书日==月圣==贤成对的单个字放到一起,在句中就叫互成对,说白了就是并列短语。

  “交股”,是指上下联中的两对词语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交错互对。交股对法,刻意避开整齐、均衡、雷同的词语形式,使上下联词语别异,形式参差,错落有致,产生活泼多变的优美辞面。

《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诗中之句:

交股对看起来挺花哨的,其实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交股!如:

   转品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描写句子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转品是实现平常词语艺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简单地说,就是词类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即为转品修辞之成功范例。“绿”原本是形容颜色,其词性为形容词,诗句中转变作动词使用。据说王安石当时写这句诗时,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寻常意义的动词,最后才在一闪念间,想到这个“绿”字,果然效果非同凡响,成为千古之一绝。

上联,解:脱下,解衣:脱下衣服。衣(yì)我:给我穿。推:让。推食:推让食物。食(sì)我:给我吃。上联: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下联: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后面一联,春风:和煦的春风。风( fèng)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夏雨:夏天的雨。雨(yù)人:下雨,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村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上面的例子中蓝色字体都是名词活用成了动词。

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声律启蒙》六鱼3

舟人和隐者,当是人生两大境界吧。

骇(因波浪拍船)--使人感到非常震惊。舟人:船夫。水宿:栖息于水,船家。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骇舟人之水宿,这个之,背后的故事,是船家在波浪中奋进,让翻滚的波涛化作不竭的动力,渔歌泛起,满载而归。

乐(因峰峦绕舍)使人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而乐。隐者必是见识广博,气宇浩然的仙者。山居:隐者之所居。我们看看上下联的关联:先有舟人的激流勇进,无所畏惧,以恒心与毅力战胜艰险,方能有隐者的广博浩然。

使之骇、使之乐。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乐,乐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活用成动词,一种叫使动用法,一种叫意动用法,

使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内容比较多,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先不展开讲了,以后碰到具体的例子的时候再做具体分析。

   “当句对”,也叫自对,是一种常见对偶形式,在对联中多见。顾名思义,就是句中自相对。长联中此类现象比较多。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

胜缘结香火,来游福地,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白傅留诗,苏公判牍;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上下相对吗?因自对是两个单位相对,不计上下句中单个词相对,用领字:最难忘,莫虚负,就可以了。

注意:当句对是两个句子相对,常常在多分句联中运用;互成对是一对同、反义词并列,短联中可以运用。

『1』白傅留诗:白傅,即白居易(772-846),是我国唐代著名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后迁居下邳(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晚年曾任太子少傅,故称白傅。白傅留诗,是指白居易在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时,对灵隐寺风景十分赞赏,常与韬光禅师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

『2』苏公判牍(dú):苏公,即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人。嘉祐进士,历神宗、哲宗两朝,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判,评判,处理。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世称公文为文牍。苏公判牍,是指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常在灵隐寺、冷泉等地处理公务。

『3』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是宋代柳永《望海潮》词:“重湖叠巘(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倒装运用。桂子,即桂花。三秋,指秋季,亦指阴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4』江庸:原上海文史馆馆长。他到杭州灵隐寺玩赏时,题写此联。

『5』灵隐寺: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始建,明重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1958年重修大雄宝殿。寺前有飞来峰、冷泉、龙泓洞等胜景,高崖深穴,有宋元石刻佛像,为西湖游览胜地。

【鉴赏】这是一副名胜古迹联,楹联的作者江庸先生在金秋九月来到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游览了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的灵隐寺。他见古寺面对飞来峰,背靠北高岩,岩深壁立,景色奇绝,寺中天王殿、大雄宝殿气势雄伟,肃寂庄严,游人不断,香火不绝,触景生情,不觉思潮滚滚,浮想联翩,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借联抒怀,吊古颂今,赞誉古寺为湖山增色,历代文豪之游踪墨迹,使古迹生辉。他为自己能亲来观赏这千年福地,结此善缘,感到由衷的欣慰。他用自己的感受告诉人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不但江山如此多娇,而且人杰地灵,才人辈出,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要人们不要忘记像白居易、苏轼这样的历代名贤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同时也告诫人们,面对荷花十里、桂子三秋的大好河山,莫虚度光阴,要为建设文明昌盛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这副对联的突出特点是联想丰富,借古颂今。上联的“白傅留诗,苏公判牍(dú)”是两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作者在这里将白居易这个唐代大诗人在杭州为官时,经常同灵隐寺韬光禅师交往,题诗作对,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的佳话,誉之为“白傅留诗”。把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大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与佛印大师交厚,常在灵隐寺、冷泉等地处理公务的故事,赞之为“苏公判牍”。这种把历史佳话同古刹胜迹巧妙结合的艺术技巧,使楹联别开生面,内容不落俗套,妙趣横生,充满诗情画意。既赞美了千古胜迹,壮丽河山,又颂扬了宏扬民族文化的历代文豪。令人读之,心潮起伏,豪情满怀,意往神驰,倍增游兴。

这副对联的另一个特点,是灵活运用了集句联的艺术手法描写西湖风景。如下联的“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是将宋代柳永《望海潮》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倒装运用。楹联虽未直接描写西湖的景色,但这里已把十里荷花与湖光相辉映,九月桂花遍地飘香的动人景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将人引入一个清幽别致、风景如画的仙境中,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另外,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子飘香而圣洁,在这里用“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与千年佛地灵隐寺相衬托,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巧妙运用,可谓构思奇巧,恰到好处,怪不得此联至今仍能悬挂于千年名胜灵隐寺之中。

这副对联,虽属一般的正对,但对仗工整,平仄入律,寓意深刻,同词贴切,而且又是楹联中难度较大的事对。古人云:“言对为易,事对为难。”江庸先生在此用“古迹重湖山”对“胜缘结香火”,“历数名贤”对“来游福地”,“白傅留诗,苏公判牍”对“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不仅以事相对,且用历史典故相对,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尤其是一个“最难忘”对一个“莫虚负”,对得巧夺天工,是作者寄情言志的关键之处,对全联起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上联的“最难忘”,包含了江庸先生对白、苏二贤的无限崇敬的心情,下联的“莫虚负”,表达了江庸先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依恋之情和不负良景、努力进取的精神。这种将感情赋予客观事物的移情手法,真切感人,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是现代楹联中难得的佳作。

   所谓“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鼎足对起源于汉代民谣,大量出现在元代散曲里。如马致远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类似的例子在元曲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元散曲四大家之一的张可久歌咏宫苑风光的:

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黄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

以三联语组合而成,能够充分客观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型对联艺术形式。三柱联有两种形式:一上联两下联(姑且简称为一上二下);两上联一下联(二上一下)。

传统对联只有上下两联,大户人家的房子大,有的门口有三个柱子,于是出现了“三柱联”。

在2004中国楹联界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上,吉林李俊和送评的题吉林雾凇节三柱联获得金奖。内容如下:

云开画境,松水四围翡翠天。(下联,挂左柱)

烟锁江城,银花万树琅玕雨;(上联,挂中柱)

风环瑶海,柳浪千重锦绣春。(下联,挂右柱)

鼎足对与三柱联有什么不同之处:“鼎足对”跟现在的三柱联是既相似、又有联系,但却又不相同的两个类。“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鼎足对只出现在词曲作品中,不是用来张贴的;三柱联跟鼎足对形式上是基本相同的,但它是为张贴而创作的。这是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

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又叫“隔句对”,也就是两联之间相对,非常罕见。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多见于诗赋。

白、黄,颜色相对。梅、柳,植物相对。

柳、桃,植物。眉、脸,人体部位。描写春景,同在一个画面中。

白,颜色;娇,形容一种状态。梅,植物;鹤,飞禽类。都不同类,但梅与鹤都是文人墨客喜爱之物,上下两联描写的同在一个画面中。

柳,植物;莺,鸟类。上下两联描写的都是春景,一个画面中。

关于形容对子对生活的句子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